“3歲分床5歲分房”這一理念讓無數寶寶和寶媽受盡了折磨,每天都是“哭戲”上演,一家人一夜不得休息,寶爸寶媽早上去上班無精打采。還有些寶媽跟歐美國家學,奉行“寶寶一出生,就該自己睡”的原則。而這個說法來源于幾十年前,很多歐美國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房睡了,美其名曰“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獨立、聽話、不粘人”。但是后來,很多媽媽發現,過早和寶寶分床睡,導致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分享一位寶媽的經歷。這位寶媽十分熱衷于國外的育兒理念,寶寶從出生就分開睡了,寶寶再哭再鬧也堅持,結果寶寶習慣了一個人睡,但是卻沉默寡言。不愛說笑。一次出去旅行她叫寶寶和她一起睡,結果寶寶說:“我不要和媽媽一起睡,媽媽從來不喜歡和我在一起”。那一刻,寶媽流下了后悔的淚水。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和寶寶在一起睡覺的優缺點吧!
一、白天上班的媽媽
更需要晚上陪孩子一起睡
很多父母白天要上班,不能陪孩子,晚上回來已經很晚了,陪伴的時間非常短。但即便如此,你會發現,仍然有很多孩子最依戀的還是自己的媽媽,而不是白天帶養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關鍵就在于夜間的照料和及時安撫,對建立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更為重要!說白了,孩子晚上跟誰睡,就跟誰更親近。
二、和媽媽一起睡大大減少了“嬰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生
詹姆斯·麥肯納教授還說:母嬰間基于母乳喂養的合睡情況,是人類最古老,最有效的睡眠方式。合睡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具有普適性,可以最大化保證嬰兒的生存概率。
下圖中可以看出,嬰兒發生猝死綜合征的高發年齡是在出生后的1-4個月之間,這個月齡的寶寶抬頭和翻身還都不太行,如果單獨睡在距離媽媽較遠的地方,夜間媽媽很難感知到孩子處于危險之中,導致意外的發生。
反倒是母嬰睡在一起時,互相都能更好地感知到彼此,媽媽對孩子的反應也更加敏感和警覺,孩子稍有不對,媽媽就能迅速做出反應,避免意外的發生。
媽媽和孩子一起睡并不是必須要睡在同一張床上。而是在床邊放置一個睡籃或小床,而且父母能在可觸及范圍內感受到寶寶,反而是一種更安全的選擇。
三、孩子和媽媽一起睡,睡眠質量更高
人類學教授詹姆斯·麥肯納用幾十年的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嬰幼兒在生物學上就習慣性地靠近母親,母親的身體是嬰兒真正適應的唯一環境。
(說人話就是)寶寶與媽媽睡在一起,感受到彼此的體溫、氣味、聲音、撫摸等身體新號,寶寶睡得更好,有助于提升嬰幼兒的睡眠質量。
四、過早分開睡的孩子將來可能和父母的關系會比較淡漠
西方國家有些家庭,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我們聽過的“哭聲免疫法”也是從西方傳進來的,孩子哭了不會立即得到安撫和擁抱,而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適應和修復,寶寶在襁褓里就實現了分房睡。
雖然孩子的確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獨立性的培養,但同時卻犧牲了孩子對媽媽的信任和依戀,安全感缺失,成長中可能和父母的關系會比較淡漠。
但是寶寶太晚了分床睡也不好
一、孩子一直和父母同睡影響夫妻關系
知乎上有個提問很火:“有娃第一年要不要和老公分床睡?”
之前,后臺有位媽媽也給我們發來留言:因為爸爸忙,每天都是媽媽陪孩子睡,當有一天爸爸想跟妻子和孩子一起睡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早已成了孩子眼中的外人,成了媽媽和孩子間的“第三者”……
很多新手媽媽在有娃后,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孩子,也體諒老公白天上班的辛苦,會選擇跟老公分房自己帶孩子睡。
但數據告訴我們:自從有了孩子,夫妻的親密關系和對彼此的滿意度就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本來有娃后女人就不自覺把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了,晚上再一分房,沒有二人空間,漸漸聊不到一塊兒,從夫妻變成“室友”。
即便是夫妻沒有分房睡,房間里有個孩子,媽媽也是會把關注力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種以“孩子”為開端的,對彼此的忽視。久之,即便是同床共枕也是各干各的,缺少交流,親密關系就越來越淡了。
二、長期和父母同床睡的孩子會過分依賴父母,獨立性差,心智不成熟
按理說,正常的家庭一般都會讓男孩子在六七歲時分房睡,而狄鶯的做法則完全顛覆了我們的想象,不僅和11歲的兒子同床,還讓她捧著自己的胸。當有人問狄鶯為什么不讓兒子分房睡時,狄鶯只是無奈的表示這樣會讓兒子抱怨。
因為不想兒子抱怨,就讓兒子抱著媽媽的胸部同床共枕到15歲,從生活中這一個小細節就足以看護狄鶯對兒子的遷就和溺愛是有多過分,難怪兒子的行為處事和想法都如此幼稚。
雖然孩子對父母的過分依賴、獨立性差,未必是因為一直不分房睡造成的,但太晚和孩子分開睡確實會造成孩子的身心成長的阻礙,導致孩子心智不成熟、考慮事情幼稚、不計后果,出了問題還要依賴父母解決……
我想,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把孩子養成這個樣子吧。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
“孩子必須長大,必須脫離母體和母親的乳房,必須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生命。母親的真正本質在于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也關心母親和孩子的分離?!?/span>
對于所有母親來說,接受與孩子的分離,讓孩子慢慢成長,學著勇敢和獨立,才是所有母親給孩子的最好的愛!
什么時間和孩子分床好呢?
心理學家說:10歲前完成分房睡就不晚!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沒有一個具體的分床、分房年齡界限能適合所有孩子,大家常說的“3歲分房、5歲分床”只不過是根據多數孩子的情況給出的一個建議年齡。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確的時間,與其把焦慮帶給孩子,不如放松下來,想些適合的引導方法。
可能某天,孩子要求自己睡,就在你猝不及防的那一天。
馬伊琍曾經在微博提及女兒愛馬在得知同學自己單獨睡覺后,愉快地提出自己也要跟媽媽分房睡,并很快習慣了。
4+4分床法很好呦!
1、 寶寶小床緊貼大床
我們提倡寶寶出生分床睡,但是寶寶的小床要緊貼媽媽大床,這樣寶寶既方便了媽媽照顧寶寶,又能讓寶寶在睡覺時感覺到媽媽的溫度和氣味,防止其它意外發生。
2、 隨著寶寶長大逐漸和大床拉開距離
寶寶大了應該換兒童床了,這時可以和大床拉開些距離,以伸手摸到彼此就可以。這樣大人和寶寶都有了獨立空間睡覺更香。
3、 分房但不關門
等孩子再長大一些,可以考慮分房了,一定要和寶寶耐心溝通在她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告訴寶寶爸媽不關門你可以聽到媽媽的聲音,有需要叫媽媽,媽媽會馬上就能過來,然后講些小故事等寶寶睡著后再離開。
4、 分房大功告成
等寶寶適應了獨立在她房里睡覺時,就離徹底分房睡覺成功不遠了??梢耘阒⒆又v故事,等寶寶有困意時告訴他是不是幫你關上門睡覺更安靜呀!關上門喊媽媽我也是聽得見的呦!慢慢寶寶就適應了。
四點輔助
1、允許孩子選擇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陪睡”
起初,孩子自己一個人睡的時候會感到孤獨、害怕,媽媽可以允許孩子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做“睡覺小伙伴”,手中握著或抱著自己熟悉的、喜歡的玩具,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有被陪伴的感覺,可以消除孩子的孤獨感。
2、和孩子一起布置他自己的小房間
早在正式分房睡之前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布置自己的房間。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床、燈、小書桌、小柜子等,一切都布置成孩子喜歡的樣子,并讓孩子參與到布置當中,給孩子一種即將可以住進來的小期待。
比如女孩子喜歡的公主風格,男孩子喜歡的英雄風格,告訴孩子:“這里就是屬于你的小世界,你是這里的主人……”讓孩子對自己的房間有歸屬感,將來再分床就容易多了。
3、鼓勵寶寶,要有儀式感
可以選擇在寶寶生日那天告訴他:“你今天又長大了一歲,已經是個大美女或男子漢了,你已經可以擁有自己的房間和自己睡覺了”。這樣寶寶也會感覺自己很了不起,長大了都可以自己睡一個房間了。
5、 一定要陪寶寶睡覺
睡前陪伴很重要,可以在寶寶睡覺前在孩子房間和她一起做些小游戲,或講些童話故事,陪伴她睡覺。這樣寶寶感覺即使分開睡覺了,爸媽還是一樣疼愛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