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孕嬰知識 > 專家:多數寶寶6個月時已被寵壞!父母這些常見行為害娃一生
很多家長都在討論,為什么自己的孩子到了1歲開始不聽話?
“8個月的時候都不怎么哭,怎么突然變成了一個混世魔王?”
“有一次在超市不給他買想要的東西,就哭天搶地的鬧,搞得保安都過來了,以為我是拐賣孩子的?!?/b>
其實,孩子愛哭鬧,脾氣大,都是被家長寵壞的跡象。
如果家長不注意,在孩子早期就有可能患上“違拗癥”。
一、7個月起,這些跡象表明孩子已被過度關注
很多家長一直牢牢記住“孩子小時,要給予充足的關注,以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的教育理念。
是的,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在孩子0-5個月時,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給予積極關注。
這個階段父母需要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去緩解寶寶的不適。
但是,從第6個月開始,孩子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如果父母還是一切無條件關注,孩子就開始被寵壞了。
通常,這些跡象的出現,看護人就要開始提醒自己是不是太過關注寶寶。
§ 7個月末,白天經常啼哭;
§ 8-9個月,經常在凌晨兩點哭醒;
§ 11個月時,半夜經常醒來,無法睡整覺;
§ 1歲零2個月,違拗癥的出現(挑戰父母權威,經常說不)
二、6個月時,父母就要防止寵壞孩子
很多專家提醒,從6個月開始,防止寶寶出現故意啼哭的現象,就能從根源避免孩子被寵壞。
在寶寶頭幾個月里,只要一哭,看護人就知道他是不是不舒服了。
這時,大人會及時采取措施,如喂奶,換尿不濕等來對寶寶進行安撫。
通常,在6個月以前,寶寶只有不適的時候,才會通過哭喊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是,隨著經驗的積累,寶寶已經建立了一種經驗模式:看到監護人的樣子,就能獲得舒服的感覺。
到了6個月時,寶寶的哭就出現了第二個原因:把照看人吸引到自己的身邊,也就說他們開始學會了故意啼哭。
很快這種啼哭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一旦覺得無聊時,就會用這種方式來“哄騙家長”。
大部分家長想著孩子還小,會一味滿足孩子的故意啼哭,從這個時候開始,寶寶就已經被寵壞了。
7個月以后,寶寶之所以對啼哭的運用變得根深蒂固,是因為在之前的幾個月中,他從啼哭的反應中獲得了有益的體驗。
所以,避免孩子的過度需求,就要從6個月開始的故意啼哭開始。
三、8個月后,做這些游戲,避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為了避免孩子在3歲以前成為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在6個月的時候,父母要開始了解如何避免寶寶過度利用需求性啼哭。
而按照寶寶發育規律,安排有趣的活動,使孩子大部分時間有事可做,就是最好的方式。
通常在6-8個月,寶寶對這些事情感興趣:
§ 啃咬一切能放到嘴里的硬東西;
§ 談究物體的運動軌跡;
§ 觀察因果關聯現象;
§ 鍛煉雙手、雙臂、軀干和雙腿;
§ 滿足好奇心;
§ 練習手-眼技能。
而為了滿足寶寶的這些興趣,避免他感到無聊,就需要父母給寶寶安排這些活動。
§ 在寶寶周圍放一些安全的,可以啃咬的東西,如格蒂球;
§ 洗澡時,在浴盆中使用馬掌形墊子,讓寶寶可以支撐,以便在水中玩耍;
§ 寶寶喜歡打開書頁和翻動書頁,選擇硬紙板做的書用來練習手-眼技能是不錯的玩具;
§ 探究簡單的機械裝置,如電燈快關,開關門的動作;
§ 使用彈跳椅,每次15分鐘,每天不超過1個小時。把彈跳椅調整到合適高度,便于腳底感受身體重量。
如果父母在寶寶大部分清醒時間能滿足他的這些興趣,他就會忙于做這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從而會保持良好情緒,不會出現過度故意性的啼哭。
從故意性啼哭開始,直到寶寶能自由在房間里爬來爬去,不論是你,還是孩子的看護人都要主動和他一起玩。
在玩的過程中,他就會主動探索,自然不再需要你的安撫了。
四、14個月起,“禁止與家庭成員接近”的方法很有用
很多父母認為,愛和紀律是不可并存的。
大家都覺得,孩子受到的管教越多,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就越少,天性被壓抑的就越明顯。
但是情況并非如此,如果父母從14個月開始,始終如一地設立限制,將父母和孩子的權利進行合理分配,孩子依然會健康成長。
對于孩子進行紀律約束,很多父母選擇打孩子,來告訴他們規則。
其實,教育專家已經發現了一種有效而人性化的方法-禁止與家庭成員接近。
這種方法的理念主要基于兩點:
1. 孩子不喜歡自己的身體受到限制,如果剝奪他們的這種權利,他們就要自己的行為承受代價;
2. 孩子對于和家庭主要成員的接近性,是其主要的需求,適時阻止這種需求就會讓寶寶體會到懲罰的感覺。
通常,“禁止與家庭成員接近”的方法就是剝奪孩子的這兩個需求,讓他們知道做錯事的代價。
而這時就需要用到一個道具-懲罰椅。
例如,孩子故意把水灑到地上,你就要告訴他如果不停止這種行為,就會被要求坐懲罰椅。
而懲罰椅需要被放到一個房間里,孩子不論如何哭喊,都必須讓他做到懲罰椅上。
開始先讓他哭15秒,即使哭著喊“要媽媽抱”,也不要理他。
時間到后,走到他的身邊告訴寶寶:“現在你可以出來了,但是如果下次還做不好的事情,你依然會坐這個懲罰椅?!?span>
綜上,在利用“懲罰椅”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 警告:不聽話就要用懲罰椅;
2. 隔離:懲罰椅放在房間,坐在椅子上,不允許任何家庭成員接近;
3. 堅持:不論孩子怎么哭喊,都要堅持15秒以上,讓他一個人坐在椅子上;
4. 擁抱:時間到后,給孩子擁抱,告訴他如果還這樣做,依然受到懲罰。
如果家長堅持用這樣的方法,幾次之后,“懲罰椅”這個詞就會對孩子有特殊的含義,它的威脅作用就會生效。
最重要的是,在三歲之前要讓你的孩子明白,在你們的關系中,父母具有最終的權威。
不管你多么愛他,一旦你開始說不,不論他在做什么,都必須停止。
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以這種方式養育的寶寶,在2歲時成為快樂孩子的概率最大。